一场万亿级风口,正蓄势待发。
【资料图】
近两年以来,中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2021年1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启动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2021年3月,“专精特新”一词更是首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等重要文件中,在政策大力扶持下,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专精特新”板块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近期,布局“专精特新”领域的华夏北证50指数基金(A类:017525,C类:017526)正式获批发行,成为国内第一批获准发行北交所首只核心宽基指数——北证50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之一。
其中,“专精特新”是指,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知名度虽不高、但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与此相类似的有,美国的“利基企业”、德国的隐形冠军、日本的高利基企业、韩国的中间企业等。
“专精特新”企业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可以预见的是,在中美核心技术竞争的格局之下,未来一段时间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概率仍将获得刺激政策支持。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详细阐述一年来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成效。《报告》显示,目前工信部已培育四批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参与制修订标准13000余项。
业绩方面,2021年“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利润总额近0.4万亿元,平均每户企业利润4000万元,是规上中小企业的3.4倍。
截至2022年6月,有7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完成上市,主要专注于高端新材料、5G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高成长性赛道。
综合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成长性强。2019年开始,工信部相继公布了三批共计492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上市的300余家。据Wind数据统计,上市企业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速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16%,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9%、21%,均显著高于全A或创业板水平;
第二、硬科技属性十足。行业方面,“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新材料、创新药、半导体)等新兴领域。上市板块方面,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有157、154和92家;总市值主要分布于50-150亿之间,主要是一些硬科技十足的中小盘成长股。
第三、超额收益显著。以Wind数据编制的“专精特新”概念指数为例,自2019月5月21基日以来,该指数的累计涨幅达82.2%,大幅跑赢同期创业板指、沪深300指数。
“专精特新”的投资沃土
挖掘“专精特新”赛道的投资机会,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不容忽视。
因为,北交所自推出以来,便被赋予了“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因,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具有独特鲜明的战略定位。
目前,北交所已经上市了一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上市公司家数为129家,总市值达2016亿元,平均市值为15.63亿元,相较于小盘股代表中证1000指数,北交所上市公司市值更小、成长风格更强。
“专精特新”聚焦成长型、中小市值新制造,公司规模以中小市值为主,完全处于北交所的覆盖范围,两者风格、定位、市值均有高契合度。
相比与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细分龙头公司具有非常明显的估值优势。
以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为例,其估值为18倍;而A股同类公司——璞泰来的估值高达30倍(均是按照2022年盈利预测估值)。
另外,北交所上市的光伏焊带龙头——同享科技的估值为15倍,而A股同类公司——宇邦新材的估值高达39倍。
北交所的另一个重磅利好是,2022年9月2日,北交所成立一周年之际,北交所联合中证指数共同发布了北证50成份指数(代码:899050)。
值得强调的是,北证50成份指数是北交所第一只核心宽基指数,反映北交所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50只证券的整体表现,兼具市场表征作用与可投资性,具有重要意义及投资价值,一经发布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截至11月28日,北证50成份指数共有样本数量50只,合计总市值1314亿元,对北交所证券市值覆盖率为77%,平均市值26.29亿元,成交金额2亿元,个股平均成交金额407.7万元。
北证50成份指数成份股中,工信部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数量达17家,占比达34%。随着更多“专精特新”型企业在北交所挂牌上市,样本股中有望吸纳更多“专精特新”型企业。
收益表现方面,基日(2022年4月29日)至2022年11月28日,北证50指数区间收益约为1%,区间波动约22.85%,区间最大回撤为20.5%。
关键时刻,监管层批准北证50指数背后的意义重大,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李俊表示,一是可以发挥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引导公募、保险、银行等社会资金流向“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中小企业,解决中小实体融资难的发展困局;二是通过开发指数化产品,更加便捷地为市场投资者提供参与北交所市场以及分享中小型企业成长发展红利的机会。
“新三板”实力派,布局北证50指数基金
随着北证50指数的问世,资本市场对北交所的投资热情再度被激发。业内普遍认为,北证50成份指数型基金拓宽了北交所投资渠道,有望吸引长线增量资金,为北交所市场引入活水,完善北交所生态体系建设,并进一步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近日,华夏北证50指数基金(A类:017525,C类:017526)正式获批发行,据官方资料介绍,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北证50指数的成份股、备选成份股。通常情况下,该基金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华夏北证50指数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北证50成份指数收益率×95%+人民币活期存款税后利率×5%。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早在2015年便已成立了新三板研究团队,是业内最早一批成立独立新三板研究团队的基金公司,具有丰富的新三板市场的研究投资经验,熟悉新三板市场的交易环境,对相关重点公司保持着长期跟踪研究。
华夏北证50指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李俊,公开资料显示,李俊担任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高级副总裁。拥有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其具有13年证券从业经验,5年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经验,于2008年12月加入华夏基金。目前,李俊同时担任华夏中证新能源车ETF、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华夏沪港通恒生ETF等17只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目前在管基金总规模为288.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