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69个“鹤岗”,路在何方?

2023-01-12 17:07:07 来源:东方资讯

鹤岗买房一万五,全国却有69个“鹤岗”,它们共同的名字叫“资源枯竭型城市”。

2008年、2009年、2012年,我国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的城市,其中煤炭城市37座、有色金属城市14座、其他城市还有18座,共涉及1.54亿人口,这些城市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衰。

就拿辽宁阜新来说,曾经拥有亚洲第一露天煤矿,即海州露天煤矿。从1953年开始投产,半个多世纪生产煤炭达到惊人的2.44亿吨。但渐渐地,海州露天煤矿形成了一个350米深的巨坑,面积相当于38座故宫那么大。到2001年阜新已无力回天了,被列为了“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他城市的命运也差不多。甘肃白银市也曾因3次矿山大爆破打开了财富的大门,各省份的人都移民来开矿,但从80年代起当地就进入资源枯竭期,1988年关闭了最后一个采矿坑,最终被列入了首批资源枯竭型的城市。

这一座座资源枯竭型的城市,都曾经因为“家里有矿”没有动力发展别的产业,而今人口大量流失、房子被“白菜价”甩卖,这些城市如果找不到新出路,若干年后可能会真的消失。

那该怎么办呢?有人说补贴。到2018年这69座城市累计已获得补贴1600亿元,但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要做的还是产业转型、自力更生。

纵观全世界,值得我国借鉴的案例其实不多,一是转型成功的城市确实少,二是纵观全世界转型最成功的几座城市,底子都比较好,比如伯明翰从钢铁、煤炭之都转型为创新服务业城市;匹兹堡从“美国钢都”转型为“科技之都”,这种超级大转型对产业基础、城市综合实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德国鲁尔区的转型,资源枯竭后他们大搞工业旅游,将大量废弃的矿山、工厂进行综合性开发,做成工业遗址来发展旅游。这种模式的门槛较低,德国境内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址就有400多处,平均每年有4亿人次游客。

我国广西“煤都”合山就借鉴了这个思路,立足于工业研学,通过整修矿山、矿井、老火车站、铁轨等遗迹,努力打造着独树一帜的“一城一轨一园”特色工业旅游品牌。

我国69座城市产业转型是高度个性化的,但可以大致把他们的转型分为三类。

第一类:替代型。原产业不行了,直接换个产业。比如甘肃玉门本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但石油衰退后,政府果断“搬迁“发展起了风电产业并成功抓住“两山夹一谷”的特殊位置,成为了东西风的天然通道,被称之为“世界风口”。如今玉门风能的开发量可占到全国的七分之一。

第二类:延伸型。原产业不行了,但不放弃继续升级。比如:鹤岗是一座“煤头化尾”的城市,煤炭至今也是支柱产业。但鹤岗也在转型,方向是继续做精加工和深加工,如:煤转电、煤制焦、煤制气、煤制肥等。

目前,转型效果比较好的城市主要是第三类:混合型。也就是兼顾原有产业,培育新产业。不过这类城市通常周边资源不错,有大城市的帮扶。

比如:中国“锌都”广东韶关,靠近大湾区就主动融入,在交通、产业、科技、民生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韶关便从过去依赖煤矿、铁矿、铅锌矿,到现在大力发展起了先进材料、先进装备、现代轻工业这三大战略性产业集群。

再比如:工矿城市黄石矿产资源衰退后,充分发挥了沿江开发口岸的优势,和武汉联合大力搞外贸,以印刷线路板为突破口,全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目前,黄石100多家企业与武汉头部企业配套,共同建起了湖北“光芯屏端网”的万亿产业链。

除上面提到的一些代表性城市外,还有很多城市也在积极转型,比如:云南易门,自从铜资源枯竭后就在探索陶瓷建材、烤烟畜牧业。再比如:辽宁阜新为了摆脱煤炭单一产业结构,也在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

当下,尽管只有少数城市成功转型,但好在各城市都克服了“等靠要”的想法,都在努力探索。这个过程中对困难地区给予财政补贴是很有必要的,希望有越来越多城市能找到新的支柱、转型成功。

标签: 露天煤矿 辽宁阜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