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1月19日电(胡雨松)“2022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四分之一的进出口额、三分之一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实现进出口1861.9亿元、增长2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3个百分点。”1月18日下午,在2022年安徽省自贸试验区建设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介绍了过去一年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工作成绩。
【资料图】
18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
据介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口1266亿元、增长2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9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FDI)6.7亿美元;新增注册企业1.6万家、增长23%,高于省内平均增速22.9个百分点。两年来,已探索形成了124项制度创新成果,经评估有18项为全国首创。
为突出便利自由,安徽自贸区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快推进便利化自由化改革,使贸易便利度大幅提升。全国首创跨境电商保税零售进口退货管理新模式、竹木草出口检验新模式,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在货运线路方面,开通合肥首条对欧盟固定货运航线(合肥—阿姆斯特丹),合肥国际货运航线增至7条。特别是开通中欧班列113条国际线路、覆盖18个国家,基本实现对欧洲的全覆盖。
发布会介绍,过去一年里,安徽自贸区坚持“科创+产业”战略定位,开展差异化探索,以制度创新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围绕主导产业开放创新需求,推出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的76项创新举措,解决了一批企业关注的堵点痛点。推动大众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研发测试场(合肥)、全国首家肿瘤原代细胞“活体”生物样本库(中科普瑞昇)、首个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本源量子)、首个无人配送车场景(合肥)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落户自贸试验区。
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
发布会介绍,2022年,安徽自贸区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复制推广制度创新经验,积极推进产业、科技、通关等领域协同创新。国家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已落地实施258项,除客观地理条件限制无法复制外,实现应复制尽复制。比如,落地“中欧班列进口货物分段计税”运费机制改革,2022年为企业减税128万元。在省级层面,积极开展复制推广工作,芜湖港与洋山港“联动接卸、视同一港”监管模式推广至全省各港口。
此外,安徽自贸区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5项案例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创新片区产业合作机制,组建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推动了政策标准共制、创新资源共享。与上海共建了长三角创新飞地与研发创新平台,形成了“研发在上海、产业化在安徽”的协同发展模式。
据了解,下一步,安徽自贸区将继续在深化制度开放、扩大对外贸易、推动产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联动发展等重点领域抓提升求实效,确保2023年全区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新增注册企业、地区生产总值等关键指标年均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着力形成一批含金量高、应用面广的重大引领性创新成果,引育集聚一批示范性引领性前沿产业,加快打造一批开放型功能性平台,更好地引领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