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哥
(相关资料图)
来源| 大猫财经
一个地方条例,震惊全国人民。
咋回事呢?
四川省卫健委公布了新修订的《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新办法的改动不算大,但是条款看起来比当初征求意见稿更加“激进”:
1. 生育登记主体从夫妻变成了公民,取消了结婚的限制;
2. 登记情形中,取消了子女数量的限制;
3. 简化了生育登记的要求。
网友顺带着翻译了一下:“不结婚,也可以生孩子,想生就生”,直接与欧洲接轨了,欧盟的非婚生率超过40%,法国的非婚生率已经奔着70%去了。
别说,叫好的声音还真不小,不少人把它解读为对单身女性生育的放开,女性的生育自主实现了,此前喊着“冻卵”的,现在已经开始着手找精子库了,“去父留子”的愿望可以实现了。
不少男性也暗戳戳地高兴了起来,真的在外面有了私生子,“小三”一个人就能把事儿办了,都不需要男人出面,被发现的概率都低了很多,直夸政策好。
当然了,反对的声音也不小,毕竟未婚生子乃至非婚生子,并非中国人眼中的“公序良俗”,为了促进生育,连脸都不要了。
只是后来,四川省卫健委出来说话了,生育登记不是上户口,新办法也不是鼓励不结婚生孩子,只是保障“未婚先孕”人群的权益,生育登记后享受一些妇幼保健服务。
生育登记当然不是上户口,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2022年5月份,广东省就明确了生育子女无需审批,实行全口径生育登记制度;
6月份,陕西省也规定,非婚生育也可以予以登记;
8月份,安徽省也开始对生育登记改革征求意见,拟不限制子女数量,不受结婚登记限制。
目的如出一辙。
其实,一点也不稀奇。
现在的人口负增长已经是主旋律了,中国前三的人口大省广东、山东和河南,只有广东还在维持全国最高的自然增长率,山东人和河南人已经开始不想生了。
春节之前公布的2022年全国人口数据更惨,剪刀差已经出现,全国性的负增长已经开始,比联合国预测还早了一年。
一年少了85万人,在14.12亿总人口面前,只有0.06%,但是,一旦形成了这个趋势,就很难再逆转了,比如欧洲以及日本、韩国,乃至OECD的大部分国家,都已经负增长,说它是“发达国家病”,一点都不为过。
确实着急。
所以,各路专家都开始提建议,最积极的还要数任泽平和梁建章,一个首席,一个商人,对人口问题提过诸多的建议,比如,他们提出过降低法定婚龄,而对于不结婚的,建议提起《同居法》的立法研究,主要也是关注“非婚生子女”问题。
为啥不生,大家心知肚明,有用没用,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有杆秤(戳链接阅读原文)。
今年初俩人又发了一个报告,建议小学可以采取五年制,中学阶段取消初三和中考,既能减轻压力,还能让人提早2-3年进入社会。
当然,在不少人眼中,这个提议的核心可不是什么减轻负担,而是让育龄人群尤其是是女性更早地进入社会,生育年龄也会跟随者提前,从而促进生育。
“缩短义务教育阶段学制”这个被教育部门多次否决的建议,再次登堂入室,可见他们也是真着急,但多少有点杀鸡取卵的意思,已经卷成现在这样的义务教育,如果学制再缩短,那卷起来的局面,真不敢想。
为了促进生育,还有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发生了。
现在,在各种媒体上,已经很少能看到昔日铺天盖地的“无痛人流”广告了,甚至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变相限制人工流产了。
当然不是不让流产,而是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除非胎儿有确诊的先天疾病或者基因缺陷能顺利进行外,其他的则是能劝生就劝,可流可不流的,可能就留下了,而非婚生这类道德性的流产,很容易就被劝住,毕竟,法律都开绿灯了。
人,成了生育的工具,却也难解当下困境。
“为国生娃”这种号召肯定是遭人骂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除了基因的延续、血脉的传承,生不生孩子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大家心里不断比较的,是边际效用和成本的差,对自己到底有无益处。
这两天,就有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上了热搜。
杭州的一个男子,说可以帮忙亲戚大学毕业的女儿入职阿里,从面试、留学、签证、保险,甚至到录取、发工资、投资,实现了一条龙,从亲戚那里骗来了700多万,骗局维持了3年,直到骗子把钱消耗光了,骗局才败露。
“按骗局里的工资标准,一辈子都赚不回那700万”,但是,一个“入职阿里”,却让他真的掏出了700多万,可见这事儿的吸引力。
这类案例越多,年轻人的警惕性越高。
其实,大家迟早得接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各种建议,说白了只是寄往亡羊补牢,但看看那些生育率非常低的国家,其实这些招数也都或多或少的用过,效果有限。
当初,人口红利的核心,是通过人口数量来构建成本优势,从而带动产业发展,而产业的发展又吸纳更多的就业,而现在,人口红利已经在慢慢丧失掉。
用工荒和就业难,一点都不矛盾。
新年伊始,各地的抢人又开始了,不少制造业大省又开始遭遇招工难,大吐苦水,而另一边,大学生越来越多了,2023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又是一个“最难毕业季”。
最近有应届毕业生求职,在期望薪资处填了7000-10000元,被HR怒怼“用不起,真敢开价”。
为啥怼这么狠呢?
1、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含金量却越来越低;
2、就业市场岗位越来越少,尤其是过去的三年,就业市场的存量和增量,都面临困境;
3、就业形势变化,对于蓝领和白领的需求也在变化,白领就业难,蓝领用工荒。
现在的年轻人,“宁送快递不打螺丝”,有人惊呼,“人人都是大学生的时代,谁来端盘子?”
有人说,“还是人不够多”,但是,问题的答案,其实大家也清楚,钱给到位,自然有人端盘子,市场选择,一贯如此,老想着廉价劳动力,只能是对人口红利时代的怀念了。
而另一个人口困境,就是养老金。
此前,曾有机构预计过,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很积极的辟了谣,保证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靠啥呢?
靠加人:降低费率,提高参保人员数量;
靠调剂:高结余地区帮助困难地区;
靠国企: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
靠财政: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
靠谱吗?肯定算是靠谱的,国有资本发挥功能的时候到了,地方也得出力,不过各地的养老金不平衡也是真的。
2022年,财政部的预算,养老金收入最高的广东省,调剂资金上缴最高,达到885.11亿,而黑龙江一省就支出822亿,再看下拨的的重点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全是人口流失省区,年轻人走了,但是老人的养老金还得付,四地下拨金额,就超过2000亿。
而这个金额还只是2022年初的预算,人社部在算年终总账的时候,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跨省调剂金额2440亿,比预算金额上涨了12%,下拨省份的缺口又增大了,2035年的重度老龄化,局面就跟严峻了。
养老金制度出台的时候,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抚养比大约是5:1,也就是说5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而现在,已经降低到了2.65:1,而有人预测,到2050年,抚养比将达到1:1。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2.8亿,而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为了抚养老人,要么拼命拨钱,要么拼命生孩子,显然号召大家生孩子,最实惠了。
只是,目前来看,口号和无关痛痒的政策,已经不起啥作用了,认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