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的国内汽车市场,未能迎来开门红。
【资料图】
原因有多个方面,疫情导致的消费疲软,春节假期延缓了购车时机等,都是重要原因。
此外,去年下半年的购置减免政策,提前释放了燃油车市场的消费潜力,新年开年,燃油车市场遭遇了不小的透支压力。新能源国补的全面退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市场持续爆发的烈度,再加上特斯拉在元旦之后打响了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价格战,市场行情相对并不稳定,延长了不少消费者持币待购的观望期。
一系列利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23年1月,国内车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销量下滑。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1月国内厂商批发销量为144.9万辆,同比下降32.9%,环比下降34.8%。
从车企的具体表现看,大部分车企1月都处在下滑通道上。盖世汽车整理的1月车企销量TOP10中,实现同比正增长的只有3家:比亚迪、奇瑞和特斯拉,其他7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华晨宝马1月表现不错,成为唯一上榜的豪车企业。
自主车企优势明显
1月车企销量前5名中,自主车企占了4个席位。
比亚迪仍在强势领跑。
虽然较之去年年底,出现了幅度不小的环比销量下滑,但和2022年1月同期相比,比亚迪还是交出了超5成的同比增幅,更关键的是,月度销冠依旧属于比亚迪。
对比亚迪而言,2023年的任务很明确。2022年已经拿下了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接下来,要继续在全球舞台上,尽可能的收割更大的市场份额。
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40%,实现936万辆的年度销量,这其中,比亚迪将贡献接近三分之一的销量数据。盖世汽车认为,如无特殊原因,比亚迪在2023年应该能收获300万辆左右的年销量。
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连续3年都保持着超高速的销量增长,比亚迪储备的产能真的够用吗?
盖世汽车整理的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国内乘用车工厂的实际产能为2069997辆,实际产量为1875825辆,产能利用率高达90.6%,远超行业整体水平。
2022年比亚迪投产了四座新工厂(分别是常州工厂、抚州工厂、合肥工厂和济南工厂,接下来的2023年,这些新工厂的产能都有比较大的释放空间。此外2023年比亚迪的郑州工厂也将投产),并且对三座老工厂(西安工厂、长沙工厂和深圳工厂)进行了大幅度的扩产,比亚迪2023年全年的实际产能有望超过345万辆。所以对比亚迪而言,要满足2023年预期中的市场目标,产能方面的问题不大。
长安的新能源之魂,也动了。
长安汽车在1月交出了超12万辆的月销量,拿下了月度车企销量亚军,在车市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新能源版块的优异表现,是长安汽车月销量能够持续突破10万辆的关键。1月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车销量为24960辆,紧随两家“全职”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后,是国内销量第3高的新能源车企。
最近几年,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市场表现也终于有了突破。2022年长安汽车旗下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了27.1万辆,同比暴增150.06%。更关键的是,微型电动车市场之外,长安的新能源高端化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深蓝品牌已经是长安汽车新的增长点,阿维塔品牌的关注度也不错。酝酿了多年之后,长安的新能源版块,终于开始出成绩了。
吉利在冲刺高端之际,也要保住中低端市场的基本盘。
1月吉利汽车的整体销量数据同比下滑了29%,但超过10万辆的月销量,保住了吉利汽车在销量排行榜上的高顺位,成功拿下了车企月度销量第4名。
整体来看,吉利汽车的燃油车业务占比还比较高,接下来如何更好的盘活新能源市场,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极氪品牌目前的关注度不错,市场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截止今年1月,极氪品牌的累计交付辆已经超过8万辆,在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上已经站稳脚跟。目前,对吉利汽车而言,依靠极氪品牌冲刺高端市场之外,在大众化新能源市场上的布局(尤其是插混业务),也需要全面提速,寻求更大的突破。
奇瑞又一次打造出明星产品了。
奇瑞汽车近期的市场势头相当猛,2022年首次突破了年销百万辆大关( 售车123.27万辆,同比增长28.2%),2023年开年再接再厉,是1月少数几家实现了正增长的国内车企。
经历了此前多年的低谷之后,奇瑞汽车终于依靠旗下几款“明星级”产品重新站到了主流行业。2023年1月,奇瑞汽车旗下共有三款车型实现了销量破万,分别是瑞虎8、瑞虎7和捷途X70,三款车型的月销量分别为10856辆、12768辆和10757辆。
按照官方规划,接下来奇瑞将进入新产品的密集投放期,包括奇瑞瑞虎9、星途瑶光、星途E03、捷途T-1等在内的多款新车型,都将陆续投放市场。
2023年奇瑞汽车的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权重,直线飙升。
1月上汽乘用车的绝对销量并不算特别高,但因为车市整体疲软,上汽乘用车凭借5.5万辆的月度销量,就成功跻身了1月车企销量前十榜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总销量不是特别出众,但上汽乘用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成绩却相当不俗,1月共计交出了18178辆的新能源车销量,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销量排名紧随长安汽车之后,排在第4位。
外资车企成了追赶者
1月销量前十车企排名中,虽然自主和外资各占了5席,但5个外资车企中,只有一汽大众排在了前五之列,也是唯一一家月销量破10万辆的外资车企。
原本在国内强势的一众外资品牌,好像是突然之间,就变成了市场追赶者。究其原因,在国内新能源消费大潮崛起之际,多数外资车企未能及时响应是主因。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指出,自2019年以来,传统自主车企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对派系进行细分的话,最近几年,传统自主、自主新势力与外资新势力品牌销量增幅靠前,与传统外资品牌拉开了越来越大的差距。
其实不止国内市场,把范围扩大的全球新能源车市场,自主车企也已经占据了领跑者的位置。盖世汽车整理的2022年全球畅销电动车榜单上,前20中有14款都是中国品牌车型。
最近几年,随着新能源大潮席卷全球,没能及时进行电动化转型的外资车企,在国内的发展已经明显落于下风。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指出,欧系阵营中,奔驰、宝马等豪车品牌表现相对稳定(华晨宝马跻身1月车企销量前十,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大众品牌的势头有所放缓;日系阵营中,丰田依旧保持着不错的市场增幅,但本田和日产均有不小的下滑;美系阵营中,外资新势力车企特斯拉攻势正酣,但传统美系车企却面临着不小的市场压力。
进入2023年之后,主流外资车企的规划中,发力电动化都是最迫切的企业战略,但因为前期落下的“功课”比较多,短时间内或许还比较难扭转局面。
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短时间内,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特斯拉仍将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但传统外资品牌的增量空间相对有限。谁能最终胜出,不仅和旗下新能源车的技术含量有关,也与产品定位、营销策略息息相关。做好以上环节的基础之上,如果能成功锚定一个有潜力的细分市场,或许也能迅速打开市场突破口。
来源:盖世汽车每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