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振也就罢了,经济出现问题已经够糟心了,各路专家和分析人士还非要把锅甩给“国人和年轻人不花钱”。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张明扬
最近,有一个新词叫“超额储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概的背景就是,2023年1月居民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昨天(2月15日),《证券时报》头版忧心忡忡地发表了一篇题为“多管齐下引导居民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的文章,“超额储蓄”瞬间成为热词。
图/微博用户@凤凰网财经
舆论关注“超额储蓄”的原因无非是:群众怎么又不爱花钱了,再这样下去,中国经济可怎么办啊?
一时间,不爱花钱的本届中国群众又成为了中国经济的背锅侠。
01
1月存款创下历史新高固然震动了市场,但其实自去年开始,“中国人又爱存钱了”便已露端倪。
根据央行数据,2022年居民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远远高于2021年的9.9万亿元。
这两天对数据的解读有很多,但大多都是愁肠百结惶惶不安,似乎中国人不消费爱存钱有多么意外似的。
我就想问,少消费爱存钱有什么可以奇怪的么?
2022年是疫情封控最严格的一年,很多人钱当然是少挣了,但出于未来经济前景的晦暗不明,花钱就更谨慎了,再说,去年那么多店都关了大半年,就算想花钱,也花不出去吧;
2022年10月前后,理财产品处处爆雷,银行理财的保本神话被打破,甚至出现了大幅亏损,对于一个有着正常思维的公众而言,少理财多存款太应该不过了;
2022年,房企也群起爆雷了,大量期房烂尾,这时候群众谨慎点不敢买房也很正常吧;
2023年开年,虽然防控开放了,社会步入正常了,但经济究竟怎么样,裁员减薪会不会继续延续,谁都不敢打包票,这时候减少点消费,才是对个人和家庭负责吧。
也是2023年开年,传来了延迟退休的消息,对于那些惴惴不安的年轻人而言,少花钱是正常的应激反应吧。
在既有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中国人做出了最理性最有责任感的财务抉择:多存款少消费。
图/图虫创意
在经济下行期,群众纷纷增加负债,非理性消费,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吧?到时候,负债叠加失业,对每一个家庭都是灭顶之灾。
最近两年,但凡有朋友来问我家庭财务的问题,我的建议无不是:少花钱多存钱,不跳槽不创业。
我明白,从整体经济而言,消费低迷当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有两件事我们得明确:
第一,减少消费是大环境下的正常抉择,需要关注的是经济大环境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盯着民众;第二,宏观经济固然重要,但对于个体家庭而言,他们作出最符合家庭利益的经济决策,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02
经济出了什么问题,舆论将锅甩给群众,甩给群众爱不爱花钱,似乎是一种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选项。
平日比较关心经济的朋友们应该有印象,2018年前后,舆论也曾惊呼:中国人为啥不爱存钱了!
当时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8年,短短十年间,居民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了7%左右。
当时,舆论关注的是“居民存款减少会带来哪些隐患”。“业内人士”也和今天一样忧心如焚: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及连锁效应——如果居民储蓄率的下降幅度过于明显,将会加大整个社会的债务偿还压力,使金融体系变得更加难以承受风险。
甚至还有经济学家公开表示:“中国居民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赤字部门,后果很严重。”
图/微博用户@云南网
好家伙,群众爱花钱不存钱,国将不国了?
短短四年过去,风向为之一变。舆论和专家又进入了新一轮的焦虑和规训:群众爱存钱不花钱,中国经济就会出大问题。
按理说,2018年时对于“国人为啥不爱存钱了”的忧虑,今时今日不是得到完美解决了,不是应该如释重负么?
中国经济的一大关键隐忧解决了,中国经济不是应该从此一飞冲天了?
但事实呢?
群众花钱也好不花钱也好,只要中国经济仍然存在困难和问题,锅都是群众的。
03
2022年时,舆论将中国经济的困难原因尽数推诿给疫情。似乎疫情结束了,中国经济就瞬间转好了。
对此,吴敬琏前一段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再版序言中特别提到:
中国经济当前遇到的困难,除却某些带有偶然性的突发因素,例如新冠疫情,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大量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现在,防疫告一段落,为中国经济承担责任的又成为了“居民不消费”。
但中国经济的深层矛盾是什么?
是民营经济的信心问题,是重新激活市场经济的问题,是地方(政府)支出过大累积债务过多的问题。
所谓居民爱存钱不爱花钱,不仅远不是什么核心原因,充其量只是经济问题丛生导致的“结果”。
中国人不爱花钱或许有关传统文化因素,但年轻一代早已走出了这种影响,前些年还因为“过度借贷”备受争议,他们怎么可能不爱消费呢?
图/微博用户@合肥兔曹君
如果连年轻人都不愿或不敢消费了,问题一定不是出自消费本身,而是与中国经济的深层矛盾高度相关。
对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消费不振都是一个大问题,但在中国的语境之下,就消费谈消费,仅仅关注什么“刺激消费”“降低储蓄率”,根本就是言不及义。
否则,按理说,现在存款利率那么低,央行的印钞机也重新轰鸣了起来,存钱是多么不划算的一件事啊。
更不好的舆论风向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消费不振也就罢了,经济出现问题已经够糟心了,各路专家和分析人士还非要把锅甩给“国人和年轻人不花钱”。
背后的潜台词似乎是,不花钱爱存钱国人要对经济出问题要负总责,需要通过花钱“将功折罪”。
所以,如果群众幡然悔悟,大方地花起钱来,中国经济就将百病消散一跃而起,其他的问题都是枝节问题,没那么重要。
背锅侠应该有这个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