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潘功胜、副行长刘国强出席并围绕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物价水平、房地产市场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市场热点话题做出回应。
在发布会结束后,易纲回应了记者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提问。易纲指出,改革总方向使得我国金融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更安全,并更强调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先看本次发布会核心要点:
(资料图片)
1、在过去的三年,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了5500亿专项债券,专门用于补充中小银行的资本金。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从600多家降到了300多家,降了一半,不少省份目前已经没有高风险机构。
2、全面实施资管新规,压缩“类信贷”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大约30万亿元,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
3、目前,全国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加入了存款保险,我们的存款保险能够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4、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人民银行在去年已经完成了历史上承担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改革成本的核销任务,进一步夯实了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财务基础,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5、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大概保持在2%左右,去年初步测算是2.3%。我们认为,我国的经常账户有基础、也有条件保持合理规模顺差。
6、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呈现出一个新的特征,外汇市场运行表现出比较强的韧性,市场的主体更加成熟,交易的行为也更加理性。而且,人民银行、外汇局作为外汇市场的监管者,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也更加从容、更加淡定、更加成熟,经验也更加丰富。
7、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调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8、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从更长的时间看,外部环境还有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需求还在逐步恢复,虽然通胀的概率不大,但是不等于没有,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对通胀保持警惕。
9、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当前,国内股票市场估值比较低,中美利差处于稳定和收敛状态,所以人民币资产将会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
10、《金融稳定法》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的第一次审议,我们将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资者、被保险人的利益。善始善终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加强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币值稳定的两层含义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给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易纲在会上详谈央行相关工作思路和政策举措:
一是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易纲强调,这首要任务是保持币值稳定,币值稳定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物价稳定。近年来,我们坚持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为物价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去年我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是2%,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通货膨胀水平。在过去五年,也就是2018年到2022年,我们平均的通货膨胀也是2%。如果我们再把镜头拉得长一点,看过去十年,也就是2013年到2022年这十年,中国的通货膨胀指数平均也是2%,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币值稳定的第二层含义是汇率的基本稳定。近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度破“7”又回到“7”以下,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在全球各种货币中,人民币都是非常稳健的,而且这种有弹性的市场化汇率制度也为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二是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余额有6.4万亿人民币,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5%左右,总体上是适度的比例和水平。
“下一步的思路是,一方面,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易纲称。
三是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国金融风险总体上是收敛的,大部分银行经营稳健,少数问题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取得了重要进展。下一步将压实各方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责任。
▲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摄)
易纲表示,在金融风险处置过程中,我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既保持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切实保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又防范了道德风险,严肃了市场纪律,使得好人得好报、坏人得坏报,各方利益和相关方面都能够看到规则,形成正确的预期。
“《金融稳定法》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的第一次审议,我们将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资者、被保险人的利益。善始善终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加强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易纲称。
近期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潘功胜表示,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恒大为代表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资产负债表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最终不可持续出现风险。我们比喻,从“高血压”变成“中风”。加上房地产市场中长期需求中枢水平下移,以及持续三年的疫情冲击对就业、收入预期影响较大,多重因素的叠加放大了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外溢性。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调整,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金融16条”,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出台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等。
▲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 潘功胜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摄)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前期出台政策的作用空间和作用效果大大改善。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潘功胜称。
去年9-12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300亿,同比多增4200亿。四季度,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1200亿,同比多增22%。今年1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超过3700亿,同比多增2200亿。境内房地产债券发行400亿,同比增长了23%。
潘功胜强调,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较大,租购并举的发展模式也有很大发展空间。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对于市场关心的今年是否还有降准降息空间,央行在发布会上也做出详细回应。
刘国强表示,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总的取向,但是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
▲人民银行副行长 刘国强(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摄)
一是坚持以我为主,把国内的目标放在首位。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调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二是统筹短期和长期,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
三是统筹国际与国内,既立足国内,调控有度,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易纲也认为,目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至于降准,2018年以来我国实施降准14次,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到了不到8%。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使用方面,到去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共有15项,余额大概是6.4万亿元。刘国强强调,下一步,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做好分类管理,做到有进有退,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比如普惠金融领域。对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当然退出的时候也要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
第二,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融资中使用人民币以规避货币的错配风险的意愿上升。
第三,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恢复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投资和避险功能逐步增强。
第四,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更趋多元。
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央行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扩大清算行网络;加快金融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完善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供给机制,提升在开放条件下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居民储蓄将逐步回归常态
住户存款快速增长持续引热议。数据显示,2022年,住户存款新增17.84万亿元,比上一年多增了7.94万亿,今年以来,住户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惯性。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同比多增了7900亿元。
刘国强对此表示,住户存款增加主要是受居民消费和投资状况影响,流动性偏好上升。一方面,疫情对居民消费有一定的影响,消费减少,相应的存款就增加了。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后,消费得到了明显释放,但是仍然还需要一个加热的过程。
另一方面,居民风险偏好降低,投资增长放缓,相应推动了存款。2023年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产品资产合计95.9万亿元(直接汇总数据),同比下降2.4%,资管产品来源于住户部门的资金余额40.9万亿元,同比下降了2.5%。另外,今年春节在1月份,企业在春节前发放工资和奖金,一部分企业的存款就转移到了住户部门,所以住户的存款有所增加。
“随着宏观经济好转,居民的消费和投资信心都将增强,居民储蓄也将逐步回归常态。经济好转以后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投资信心,居民投资也将逐步回到正常水平。”刘国强称。
回应对通胀的短期、长期看法
面对海外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形势,我国今年的通胀压力是否也面临抬头压力?央行给出了最新看法。
刘国强表示,我国去年CPI涨幅是2%,过去五年、过去十年CPI涨幅也都是2%,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非常重视物价问题,我们判断,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供给比较充足,居民通胀预期比较平稳,具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
不过,刘国强表示,从更长的时间看,外部环境还有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需求还在逐步恢复,虽然通胀的概率不大,但是不等于没有,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对通胀保持警惕。
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
汇率问题、跨境资本流动同样是金融市场历来关心的问题。今年随着国内外金融形势面临新变化,外汇市场面临新形势。
谈及中美利差,潘功胜表示,市场对美联储此轮加息周期的利率峰值以及维持在高利率水平上的时长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此轮加息接近尾声以及美元持续升值的动能减弱,这个共识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中美利差将维持稳定或者趋于收敛状态,美联储今年货币政策紧缩的幅度将趋于缓和,外溢的效应总体将边际弱化。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当前,国内股票市场估值比较低,中美利差处于稳定和收敛状态,所以人民币资产将会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潘功胜称。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潘功胜表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一些比较好的环境和机遇。
第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随着人民币清算行和本币互换网络的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不断完善,我们觉得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化使用的网络效应。